东海县古代史:隋末农民义军首领彭孝才配资优秀炒股配资门户
连云港区域文学研究所 苗蔚林
历史上,南北朝时期,朝代更迭快,行政区划处于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期。接下来的隋朝又是一个短命王朝,仅存37年,隋末农民起义有“十八路反王,六十四路烟尘”之说,隋帝国 “举天下之人十分,九为盗贼,皆盗武马,始作长枪,攻陷城邑”。据史书记载,在这些起义军中,有一路起义军首领名叫彭孝才,是今天的江苏东海县人。
一、隋末农民起义遍地的历史背景
隋文帝开皇三年(583年)“罢郡为州”,废除了自秦汉以来施行了近六百年的州、郡、县三级制改为州(有时是郡)统县的二级制。607年,改海州为东海郡。隋炀帝大业(605年—618年)年间,朝廷征敛无度,山东地区连年灾荒,民众不堪重负。据《隋书.食货志》记载:“三河(河东、河内、河南)地少而人众,衣食不给。”于是,农民起义此起彼伏。
二、史书对彭孝才的记载
作为一个农民出生的起义军首领,起义虽然有一定影响,但起义当年就被俘杀害,因此,史书记载很少。彭孝才,出生年代不详。《隋书•帝纪•卷四》记载:“九月己卯,济阴人吴海流、东海人彭孝才并举兵为盗,众数万。”《隋书》所说“东海”是隋朝的东海郡。
展开剩余67%当代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著《中国通史简编》(河南教育出版社,2000年版)中,对《隋书》所说“彭孝才”做了解释:“济阴人吴海流,东海(江苏东海县)人彭孝才并起兵……”。确定彭孝才是江苏省东海县人。
《隋书》记载,彭孝才与菏泽人吴海流带领的义军联合作战,活动地区主要包括今郯城、东海、沂水、菏泽等地,根据彭孝才的活动范围,大致可以推断,他可能是今东海县西北部人。明朝张峰在《隆庆海州志》中说古海州“民风勇悍而不畏强暴”,主要指的是当时的古海州西北部。自古至民国时期,该地区盗匪层出不穷,有“羽山到磨山,蟊贼万万千”之说,此间出了个彭孝才也是情理之中。
有自媒体说,彭孝才、吴海流的起义地点在胊山海州,是不准确的:彭、吴起义运动范围主要包括今郯城、东海、沂水、菏泽等地,菏泽人吴海流怎么会跑到距家乡几百里外去发动农民起义?
三、彭孝才、吴海流农民起义的始末
根据《隋书》及相关史料记载:隋炀帝大业年间,朝廷征敛无度,山东地区连年灾荒,民众不堪重负。生活在苏鲁交界处的彭孝才,于公元613年九月举兵起义并成为农民起义首领,一路向西攻打官军,与济阴(菏泽)农民起义首领的吴海流(隋末济阴,今山东菏泽人)联合行动,部下规模达数万人。即是《隋书》记载的“济阴人吴海流、东海人彭孝才并举兵为盗,众数万。”
彭孝才、吴海流起义军大致的活动范围
《隋书》中还记载了彭孝才为首的起义军大致的活动范围:东海郡(今江苏连云港地区)、沂水流域(今山东临沂周边)、济阴郡(今山东菏泽地区)。彭孝才的活动范围主要是今天的东海县西北部、山东郯城地区、沂水地区、往西至菏泽地区。
彭孝才、吴海流的起义军,采取流动作战策略,在沂水流域周边攻城略地,一度攻占怀仁县(今连云港市赣榆区)对隋朝地方政权构成严重威胁。
隋将董纯奉命镇压山东起义,采取分兵合围战术。起义军在沂水地区与隋军展开决战,12月,彭孝才攻沂水,因装备和训练差距最终溃败,为隋彭城留守董纯俘获。被俘后押解至洛阳处决。其盟友吴海流也在同期被隋军擒杀,但其余部仍继续坚持游击作战。清康熙《沂水县志》亦有记载:“隋大业十年,山东盗大起。十二月,东海贼帅彭孝才转掠沂水,彭城(今徐州)留守董纯讨擒之。”
彭孝才、吴海流率领的起义,作为隋末早期起义力量,加速了隋王朝统治的崩溃,与同期王薄、窦建德等义军形成呼应之势配资优秀炒股配资门户,是隋末苏北鲁南地区反抗苛政的重要事件之一。
发布于:江苏省富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